2017-09-11
小刘第一次出远门坐飞机,问题出现了,间飞机就开始下降时,小刘感到双耳受压感,继而出现耳胀痛,下了飞机耳痛不但没有缓解,双耳还出现轰轰样耳鸣、听力下降。 王大夫详细听
2017-09-09
这是明明醒过来之后,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然而,病房里只有电视机里发出的,并不算大的声音。可是在刚刚接受完手术的他听来,却十分不适应。这是因为他的听力已经很久没有这
怀疑有中耳炎,耳镜能查
返回前一页
怀疑有中耳炎,做耳镜能查出来吗?
平时,当患者因为耳朵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通常都会做一些基本的耳部检查初步判断疾病,其中耳镜是最常用到的检查工具。耳镜分两种--常规耳镜和鼓气耳镜,从外观来看,二者大体相似,鼓气耳镜只比常规耳镜多连接一个气囊,但应用起来,鼓气耳镜的作用就广泛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诊断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意义重大
据统计,我国约90%的学龄前儿童都得过分泌性中耳炎,孩子们往往会有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将会给孩子的听力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时,鼓气耳镜和声导抗测试是最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相比较,二者的诊断率都大于90%,但在误诊率上,鼓气耳镜要比声导抗测试低很多,所以临床更推荐使用鼓气耳镜。
鼓气耳镜不仅能发挥常规耳镜的作用,清楚地观察鼓膜的色泽、有无膨隆及其完整性,还能通过气囊加压、减压,改变外耳道的压力,促进鼓膜活动,以此来判断中耳是否有积液,从而较早地发现分泌性中耳炎,不耽误孩子的治疗。
●更好地鉴别鼓膜穿孔,降低误诊率
对于慢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由于鼓膜中间的纤维层不容易再生,愈合的话只是内外两层长上了,这样修复的鼓膜很容易发生内陷。如果用常规耳镜观察,很容易把内陷的鼓膜误认为穿孔;但用鼓气耳镜,通过改变压力就能发现鼓膜是内陷,不是穿孔,从而更准确地指导治疗。
●初步判断中耳炎的并发症--迷路瘘管
通过鼓气耳镜加压、减压来刺激迷路,如果患者有眩晕、眼震等表现,就表明迷路瘘管确实存在。但如果患者的内耳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或者迷路瘘管恰好被肉芽等病变所堵塞,鼓气耳镜是无法检测出来的,需要更精准的检查予以判断。因此,在患者没有条件做更精准的检查时,鼓气耳镜可以起到一个简单的鉴别作用。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看似小小的耳镜,要想用好它,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准则!只有做好每一处细节,才能让患者真正获益!
分泌性中耳炎“偏爱”儿
返回前一页
中耳炎在儿童中很常见,在美国,大约80%以上的儿童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的咽鼓管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比较宽、平;咽鼓管的"看门"肌肉收缩无力,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比较差,当中耳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管壁容易塌陷,从而进一步加重鼓室负压,导致鼓室积液。


儿童的腺样体往往肥大,如果仅几岁大的小朋友有可能像成人一样睡觉打呼噜,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诊治;另外,儿童抵抗力差,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鼻粘膜的充血肿胀致咽鼓管开口变小,管腔也变得狭窄。这些都是儿童容易出现中耳炎的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要尽早治疗
返回前一页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管道称为咽鼓管,正常人这一管道在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动作时开放,以保持中耳腔与外界压力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及声音的传导。当感冒或慢性鼻炎,炎症累及咽鼓管时,引起黏膜肿胀,管腔阻塞,外界的空气进不去,而中耳内的空气逐渐被吸收,中耳腔内压力30~50毫米汞柱时,即使进行吞咽动作也难以使管壁开放,从而引起鼓膜内陷,中耳腔内液体渗出。另外小儿的增殖体也就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常处于增殖状态,过度肥大的增殖体也可以直接堵塞咽鼓管口,妨碍中耳和咽鼓管口处的感染病灶,使咽鼓管功能改变并使感染沿咽鼓管逆行,这些都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患了分泌性中耳炎后,常有听力下降的现象。所以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的听力,发现有问题应请医生检查一下,特别是睡眠时鼾声响的小儿,要告诉医生这种情况,以便医生了解小儿是否有增殖体肥大,给予必要的处理。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的时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鼻部、咽部炎症,同时进行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治愈。对顽固病例需行鼓膜插管治疗,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增殖体肥大,必要时须手术刮除肥大的增殖体。病程较长者,常发生鼓膜增厚,失去正常光泽,并可有乳白色的斑块,常称之为"石灰沉着",为硬化组织。斑块多者,常表示中耳鼓室里也有硬化组织,这些硬化组织影响鼓膜振动,并使听骨链僵硬,从而影响声音的传导,引起耳聋。另外,长期中耳积液和中耳负压可使鼓膜萎缩变薄,内陷粘连,甚至继发胆脂瘤。发生了以上情况,须进行手术治疗。
中耳炎的两大误区
返回前一页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尤其是儿童不会主诉症状易延误治疗,如鼻咽部增殖体重度肥大的患儿合并鼻炎鼻窦炎就易发生本病,家长可在交流时注意一下孩子是否要求您的声音过大,看电视是否将声音开的过响,若有此类情况就要到医院检查是否患上中耳炎了。有些患者诊断出此病后还甚至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以为是医生误诊中耳炎而不愿配合治疗。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可有间断溢臭脓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此症状,仅在耳痛、头痛检查时发现,易被漏诊不受重视。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比化脓性中耳炎发病低、危害轻
如前所述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期、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可以不出现流脓,但发病率并不低,危害也不轻。虽然目前尚无确切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的统计报告,但较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更为多见,儿童期是渗出性中耳炎的高发期,该年龄段咽鼓管比较平直,鼻咽腔比较小,鼻炎鼻窦炎比较多见,加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易刺激咽鼓管粘膜出现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引起分泌(卡他)性中耳炎。成人各年龄段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密切些,主因是鼻咽粘膜细菌病毒感染累及咽鼓管粘膜所致,其他疾病如鼻咽癌等也可引起中耳炎耳闷听力下降症状。危害方面,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甚或出现胶耳严重影响听力,婴幼时期甚或影响言语和智力的发育,隐匿性胆脂瘤甚至可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另外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也是由非化脓性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来。
什么是鼓膜置管?
返回前一页
小儿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鼓膜穿刺及鼓膜切开在小儿中不常用;对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小儿,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改善听力,在鼓膜上做一个小切口,安放一个通气管。

根据材质形状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置管的类型。有的管子(比如小纽扣管等)3-6个月自然脱落,复查的时候常可以看到鼓膜完全长好,中耳炎好了,管子不见了。有的管子如T型管等时间就一些。
航空性中耳炎是如何发生
返回前一页
小刘第一次出远门坐飞机,问题出现了,间飞机就开始下降时,小刘感到双耳受压感,继而出现耳胀痛,下了飞机耳痛不但没有缓解,双耳还出现轰轰样耳鸣、听力下降。
王大夫详细听了小刘的发病经过,并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其耳膜急性充血、外突、鼓膜内有一条凹面向上的弧线和气泡。电测听检查为中度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为平坦型。小刘感到奇怪,怎么坐一下飞机就耳聋了?王大夫告诉他:是由于飞行时,因高度改变引起的气压变化,咽鼓管不能平衡中耳内外气压而出现的中耳气压损伤致航空性中耳炎。王大夫马上在无菌操作下,用7号长针头从小张鼓膜的前下部,进行穿刺,各抽出1毫升淡黄色液体。小张顿时感到双耳听力改善、耳闷胀感减轻了。王大夫再开了一支麻黄素滴鼻液、一些菠箩酶和红霉素口服,嘱其注意双耳不能进水。过几天,小刘很快就痊愈了。
其实在人体中耳腔的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管道(医学上称咽鼓管)通向鼻咽侧壁,正常时它起作平衡中耳与外界气压的作用。人们乘坐的飞机上升时,随着高度的上升,外界的气压会逐渐下降,此时中耳腔内的压力相对增高,于是咽鼓管被牵引张开,中耳内气体通过咽鼓管的咽口排出,使中耳两侧的气压得以平衡,从而不会引起中耳的损伤。反过来,当飞机下降时,中耳腔内的气压低,而外界的气压逐渐增大,压迫咽鼓管,使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也因为咽鼓管的单向活门作用),这样就会导致中耳腔的气压低于外界的气压,造成中耳损伤,引起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以致听力改变。
那么飞机就不能做了吗?当然不是。坐飞机时对以下几点加以注意便可避免航空性中耳炎:①患感冒和鼻腔、鼻咽疾病时,尽量不要乘坐飞机;②上机时,可以滴一些麻黄素和稀鼻眼净等滴鼻液;③在飞机下降时,使用邦耳适中耳负压治疗仪,保持内外压力的平衡,减少航空性中耳炎的发生。
发生航空性中耳炎时,会出现听力突然下降,但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能有所改变;还伴有耳痛及耳闷胀感、耳鸣;严重的可有眩晕和耳膜破裂出血。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病情加重和迁延不愈。
孩子听力不好?
返回前一页
这是明明醒过来之后,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然而,病房里只有电视机里发出的,并不算大的声音。可是在刚刚接受完手术的他听来,却十分不适应。这是因为他的听力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好过了--因为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前他的听力已经明显下降了。
分泌性中耳炎既往又被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等,由于没有耳朵流脓或者明显的耳痛症状。比如说明明,他本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可有段时间,他妈妈却发现给他讲话时,他总是没有反应,或者答非所问。老师也她抱怨,明明近期上课注意力总不太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明明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缓慢下降。然而这一切都悄悄地发生,明明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直到他妈妈终于怀疑孩子的听力是不是出了问题,把明明带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只是此时,明明只能接受手术治疗了。